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GWICC2007]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山科章

作者:  山科章   日期:2007/10/19 14:25: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过去10年涌现的大量证据表明,大动脉僵硬度与脉搏波折返现象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脉压差增大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以往通过测量血压变化时的血管直径改变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方法繁琐,不适于临床常规使用。而测量脉搏波速度是一种全面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性诊断手段,该方法操作简单且准确,可独立预测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致残率、冠脉事件以及卒中发生率。
 
与目前主要限于科研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相比,采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 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和更全面地评估动脉僵硬度。而且测量baPWV 很简单,为无创性,重复性好。在高血压管理或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管理中,baPWV 可以作为替代的指标。建议在健康筛查中或在门诊测量baPWV,以检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对有危险因素的对象进行跟踪随访。

超声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可能有预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的价值,颈动脉超声通常可发现血管受损并有助于风险的精确分层。同样,动脉病变可通过测量踝臂血压指数(ABI)<0.9予以判断。踝臂指数降低提示存在外周动脉疾病或者说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而颈动脉IMT可发现早期病变。踝臂指数降低与进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需要冠脉旁路移植术、颈动脉与外周血管手术有关,在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可增加额外的风险。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山科章动脉硬化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