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2007]血管发生/动脉生成治疗专题讨论会――从实验到临床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10/23 14:45: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从实验到临床--临床上能有效治疗的血管发生/动脉生成相关的基础科学

    局部心肌缺血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侧枝动脉生长刺激性治疗(即是治疗性血管发生/动脉生成)能促进局部缺血心血的血流量。

    尽管近期与治疗性血管发生/动脉生成相关的临床试验的结果不尽人意,来自美国Dartmouth 大学的M. Simons教授指出了患者疗效欠缺的关键所在。治疗性动脉生成的疗效不仅仅依赖于正确的服用药物。近期的遗传学资料证实,存在某些突变体或循环抑制因子,与侧枝血管的生成抑制相关。另外,生长因子治疗无应答,与代谢紊乱,例如糖尿病,包括细胞内功能缺损相关。通过检测异常的生物学标记来预测特定的患者对于生长因子治疗是否有应答,对于治疗性血管发生/动脉生成至关重要。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Dr. C. Sylven from强调基因治疗的疗效,详细的阐述了病毒基因转染技术的前景。最新一代的腺病毒将更有效,可以保证一种严格受控制的转基因表达。针对全身或局部的给药的基因治疗支架能给给药技术的提高带来希望。

    采用细胞治疗可以获得治疗性血管生发或动脉生成。来自Dresden大学的Dr. R. Braun-Dullaeus 强调局部炎症在有效的单核细胞归巢(动脉生成的关键因素)中的重要性。来自Aalst的Dr. J. Bartunek 强调了细胞治疗的复杂性,针对STEMI的BE.细胞治疗仍处于实验阶段,其不但依赖于骨髓衍生细胞的归巢,而且与他们的数量,功能以及发生的模式相关。

    结论:
    对于但前发展治疗性血管生发或动脉生成(包括侧枝血管)技术中的局限性已经明确,积极的解决办法也正在试验实施阶段。个体化优化方案将最终有助于治疗性血管生发/动脉生成成为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治疗。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心肌缺血心包炎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