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2007]如何治疗运动员心律失常或相关症状的临床专题研讨会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10/23 13:09: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运动员猝死极为罕见,然而,所有病例对一般人群而言均是令人震惊的临床事件。

    众所周知在存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强度的体力运动易促发心律失常。与体育相关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是由于体力锻炼和致心律失常的基础病(例如: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的右心室心肌病变和心肌缺血等)之间存在相关性。

    长期持续训练可促进心律失常基础疾病的发病的可能性是目前讨论的热点。换而言之,运动员突发心脏性死亡主要归因于原因不明的心脏疾病。运动员发生不明原因昏厥应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医疗史、体格检查、静息和运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动态心电图(Holter)、直立倾斜实验,如果必要可行电生理学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并非运动员心脏事件的经典模式,过量的训练可促发室性心律失常,但在停止训练后2-4个月可消失。运动员发生的无症状或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也需进行心血管检查。对于高危患者目前推荐进行消融治疗。运动员在成功消融后3个月可恢复训练。

    现今,肥厚性心肌病,即使经过治疗,仍被列为竞技时和休闲时高强度体育运动的禁忌证。最终,未能植入电复律器-除颤器的患者不可以参与高强度体育运动。

    因为体力运动中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高风险,在竞技运动时,通过适宜的赛前心血管检查尽可能地探明未知心脏疾病非常重要。ESC运动心脏病学分组推荐至少记录医疗史、体格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休闲运动,一旦存在心脏疾病,欧洲和美国的治疗推荐均适用。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猝死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