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6年经验总结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3/30 3:43: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介入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患者容易接受而广受关注,例如经皮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置换术。但是由于介入方法瓣膜置换术出现时间晚、相关临床资料还较为匮乏,因此其广泛应用还有一定限制。在2007 ACC小儿先天心脏病专题会议上,Philipp Lurz对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6年经验做出报告,结果初步显示PPVI是有效的。

周玉杰 聂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介入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患者容易接受而广受关注,例如经皮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置换术。但是由于介入方法瓣膜置换术出现时间晚、相关临床资料还较为匮乏,因此其广泛应用还有一定限制。在2007 ACC小儿先天心脏病专题会议上,Philipp Lurz对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6年经验做出报告,结果初步显示PPVI是有效的。

  经皮肺动脉瓣瓣膜置入和修复术出现在2000年,做为一个补充手段,其最初目的是为了避免先天性心脏病年轻患者再次手术。目前有关PPVI术后长期临床资料还是空白,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得到来自伦敦UCL 儿童健康研究所和Great Ormond 儿童医院有关PPVI术后中期评估资料。

  6年随访资料显示,PPVI术后肺动脉瓣摘除的主要原因是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手术学习曲线和技术改进对PPVI术后瓣膜摘除发生率的影响。为了达到此目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开展PPVI术后最初50例患者;另外一组87例患者,此组患者行PPVI术时手术器械已经改进、患者手术适应征更为严格,并且手术操作也得到改良,例如后扩张方法的引入。然后分别计算两组无瓣膜装置摘除生存曲线情况。

  在随访期内,137例患者有19例行术后瓣膜装置摘除术。在第一组患者(n=50)中,瓣膜装置摘除原因如下:hammock效应(静脉壁悬吊入支架内,使得通道变窄)4例;支架断裂1例;瓣膜移位2例;冠状动脉受压1例;右肺动脉阻塞1例;残余再狭窄6例。通过对这些并发症的研究促进了手术的改良,包括:装置替换、二次PPVI、影像表现增强及更严格入选手术患者。经过这些改进,第二组中患者术后瓣膜装置摘除率降低(4例),摘除原因如下:心内膜炎(心脏衬料感染)2例、支架或管道过度增生1例、移植物破裂1例。对第二组瓣膜摘除原因分析显示不需要对手术技术改良。

  作为此项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Sahchin Khambadkone对PPVI术作如下总结:“PPVI术是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中最令人激动的进展之一,最近其已成为外科手术可选择替代方法。目前的经验证实PPVI术不仅有效,而且还使那些需要其他手术的患者大为受益。另外,我们的研究资料表明,PPVI术技术方面的改进可以显著改善装置摘除发生率,因此可以预想PPVI术前景一片光明。”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