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左室功能部分或完全可逆性丧失,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被认为是导致心衰的一个重要病因。以往认为此症很少引起心肌病(CM),也缺乏对患者的左室功能不全可逆性恢复的研究数据,而这对于目前认为首选需植入ICD的患者而言却至关重要,其中部分控制了心动过速的患者,由于左室功能获得改善而不必再植入ICD。
本研究的目的:(1)观察持续性房扑患者消融治疗后的TCM发生率,(2)研究持续性房扑患者CM及左室功能不全的逆转情况
背景:
由于左室功能部分或完全可逆性丧失,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被认为是导致心衰的一个重要病因。以往认为此症很少引起心肌病(CM),也缺乏对患者的左室功能不全可逆性恢复的研究数据,而这对于目前认为首选需植入ICD的患者而言却至关重要,其中部分控制了心动过速的患者,由于左室功能获得改善而不必再植入ICD。
本研究的目的:(1)观察持续性房扑患者消融治疗后的TCM发生率,(2)研究持续性房扑患者CM及左室功能不全的逆转情况
方法:
入选标准:
对1998年到2006年在渥太华心脏中心成功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的连续性患者进行评估。入选患者必须在消融治疗前进行左室功能评价,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再进行复查。
左室功能评价指标如下:
i)正常: ≥50%
ii)轻度左室功能不全: 40 - 49%
iii)中度左室功能不全: 30 - 39%
iv)重度左室功能不全: 20-29%
v)严重左室功能不全: ≤ 20%
房扑发作时的心室率
研究中,患者持续房扑发作时的心室率通过holter监测(监测期间的平均心室率)。若无holter记录,则根据房扑发作期间所有的心电图,计算其平均心室率。
其他指标:
既往史:房扑,高血压病,瓣膜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
统计方法:
所有变量都是非参数的。定量数据分析采用Wilcoxon 双样本检验,分类变数分析采用Fish‘s精确检验,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除“LVEF测定日到消融日的天数”外,所有变量都归入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学计算采用SAS 9.1软件。
患者资料
表 1
患者状况
N= 111 |
n(%) |
年龄 |
59 (52, 67) |
性别 |
89 (80%) |
房扑 |
84 (76%) |
陈旧性心肌梗死 |
15 (14%) |
冠心病 |
23 (21%) |
心脏瓣膜病 |
20 (18%) |
高血压病 |
33 (30%) |
肥厚型心肌病 |
1 (1%) |
心脏病 |
59 (53%) |
β受体阻滞剂 |
64 (58%) |
消融前
心脏核素扫描
心电图
灌注扫描 |
15 (14%)
94 (85%)
2 (2%) |
消融前LVEF
正常
轻度不全
中度不全
重度不全
严重不全 |
83 (75%)
9 (8%)
10(9%)
6 (5%)
3 (3%) |
LVEF检查到消融日天数 |
131 (35, 292) |
消融后*
心脏核素扫描
心电图
灌注扫描 |
12 (34%)
21 (60%)
2 (6%) |
消融到LVEF检查日天数* |
103 (64, 360) |
逆转的心肌病 |
16 (14%) |
未逆转的心肌病 |
12 (11%) |
|
|
* 对35名患者的研究
结论
表2
参数 |
逆转的心肌病 N=16 |
未逆转的心肌病
N=12 |
p-值 |
年龄 |
62 (51, 68) |
65 (61, 74) |
0.2560 |
性别 (男性) |
14 (88%) |
12 (100%) |
0.4921 |
房扑 |
11 (69%) |
8 (67%) |
1.0000 |
陈旧性心梗 |
3 (19%) |
8 (67%) |
0.0189 |
高血压病 |
12 (75%) |
11 (92%) |
0.3553 |
BB status |
10 (63%) |
9 (75%) |
0.6870 |
消融前EF检查时心脏节律 (窦性)* |
2 (17%) |
3 (38%) |
0.3471 |
消融前LVEF
轻度不全
中度不全
重度不全
严重不全 |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